近日,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在西安·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落幕。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,以“医工交汇,数智赋能”为主题,吸引了全国280余所高校、4200余支队伍、1.5万余名学生参赛,规模创历史新高。
经过激烈角逐,北航国际创新学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2024 级硕士生王磊同学团队凭借项目《可穿戴式微型电针仪》荣获全国三等奖,凸显我校学生优异的研发创新能力。这也是中心成立以来首次组织学生参赛即斩获国家级奖项,实现零的突破!
项目简介:
项目名称:可穿戴式微型电针仪
项目成员:王磊 贾皇城 张宇辰
指导教师:李沐蓉 王丽珍
作品简介:面向中医药现代化国家战略需求,本作品设计了一款仅手表大小的可穿戴式微型电针仪。此电针仪解决了现有电针仪体积笨重、连线繁琐的问题。其以轻量化绑带固定,内置低功耗控制电路,可针对不同的受体精准输出 0–2 mA的电流。同时,配合自行设计的交互终端实现远程参数调节与实时反馈。设备已在小鼠非麻醉状态下实现部分功能性验证,未来可拓展至老年人疾病康复、疼痛管理等场景,为传统电针治疗提供了便携、个性化的新方案。

心得与总结:
王磊:首先感谢李沐蓉、王丽珍老师和贾皇城、张宇辰同学给予的帮助,作为项目的负责人,我负责电针仪软硬件的初步设计与实验测试,以及有关展示材料的拟定,并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推动这个项目的完成。
备赛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多,我尝试把电针仪当作一个产品来弄,也把这次比赛当作一场小型的发布会,电针仪虽小,但涉及到机械、控制等多学科的知识。做电针仪期间,我遇到过很多的问题,我会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,按照优先级,首先自己设法解决,若时间花费较多或者没有好的想法,就和导师李沐蓉老师进行交流,获取思路,我也会请教有经验的人,并和团队成员积极沟通,大胆去尝试,去试错。我会将整个项目分解为阶段性任务,按照计划去逐步完成,阶段性复盘,不让问题越积越多。电针仪最终要实际应用,所以在样机制作及后续的实验过程中,我们会和使用方保持联系,关注真正使用者的感受,将其使用后的意见作为后期设备改进的输入条件之一。作为队长,在分配任务时,我会尽量让队友做自己擅长的领域,定期和队友沟通,以一种较为愉快的状态来进行整个项目的推进。
这个比赛是个很好的阶段性检验的机会,让我和团队成员能够看清与优秀者的差距,这份差距将成为我们持续成长的动力,我们也感受到了医工交叉的魅力,希望能为我国的医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
立足国家“医工融合”战略,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将以本次竞赛作为起点,持续对接国内外高校、医院与企业需求,鼓励师生把创意转化为产品,让北航方案在全球健康赛道上跑出中国速度、贡献中国智慧。